专家团队

崔源声

教授

国家二级教授,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首席专家,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理事长,从事建材科技情报工作40多年,原国家建材情报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发表论文、译文或研究报告等150多篇。
主编出版水泥与建材专业及科普类图书和杂志《可持续发展的水泥工业》《建材循环经济》《中国建材工业大辞典》《水泥的制造与使用》《被动房选材指南》等20多部。主持多项国家部委下达的研究课题《可持续发展强国战略研究》《中国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战略研究》等,其中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几十年来,在国内外各种专业会议提交论文或报告200多场次;组织和策划多项大型的专业会展和技术交流活动。主要业绩先后被收录入《中国建材名人辞典》、《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和《中国专家人才大典》等公开出版物。

王振华

正高级工程师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绿色建材研究部副主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环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混凝土与环境材料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中国散协固废专委会执行会长,固废综合利用化学外加剂产业联盟执行会长,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水泥混凝土可持续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固废综合利用方面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固废建材资源化处理和功能性化学外加剂、水泥及其化学外加剂、低碳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等绿色建材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目前承担多家煤电公司粉煤灰和煤矸石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组织相关企业在绿色低碳建材全产业链构建方面开展产业化工作。
先后承担科研项目三十多项,申请发明专利十多项,获得行业科技进步奖十多项。其中从事研究的水泥助磨剂科研项目获得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水泥配料优化技术项目获得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技术革新奖;混凝土高吸水树脂型内养生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全程参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跑道低裂缝专用水泥的研发、生产和应用工作;国家十四五重点项目硅铝质低碳复合水泥及其性能调控与应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产业化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型煤电化基地固废规模化利用成套技术及集成示范”项目固废材料产业化应用技术负责人;国家能源集团大同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负责人;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京津冀生活垃圾发电厂飞灰无害化处理综合利用项目;作为项目牵头人负责多家大型化工企业固废综合处理项目。

张国亮

特聘专家

张国亮,高级工程师(环境保护专业)。北京市弘洁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主任。北京市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从事科研工作18年,跨领域复合型科研人员(建材、冶金、环保、盐化工和精细化工等多领域)。兼职中国散协固废综合利用专委会副会长、中国绿建专家智库特聘专家、中国水泥行业专家联盟特聘专家、中国硅酸盐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专家。
曾就职于北京金隅集团(集团科技委委员&琉璃河水泥厂技术研发中心主任&金隅琉水环保公司技术 研发部部长)、北京市青年创新工作站(站长);北京中科国润环保科技公司(副总经理)、河北鼎星国润环保公司(总经理)等。

工作历程:从业科研(含相关管理)18 年,主要业务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市青年创新工作站、北京市职工创新工作室、北京市循环经济 试点单位、国家 CNAS 实验室等业务的主要负责人。

科研领域:飞灰水洗资源化、无机高盐废水零排放、污泥增钙资源化、建筑垃圾资源化、固废资源化、工业窑炉碳减排、烟气汞污染治理、多种危废联合治理、窑灰提钾肥技术、“城市矿产”理念工程化技术研究等。

主要荣誉:北京青年五四奖章(2017);全国水泥企业优秀总工程师、 全国建材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 、全国建材工匠 、全国建材机械行业标准化先进工作者 ; 北京发明创新大工匠、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首都市民“学习之星”、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
主要奖项:中国工业大奖 表彰奖(2014)、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4)、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一等奖(2011)、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8)、 中国循环经济专利奖一等奖(2015)、中国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3)、……

科研履历:参与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环保部&北京市科技计划 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8项。科研过程中获得知识产权专利58项(授权发明专利21项+)、科技成果鉴定6项、专业论文19 篇、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9项。

典型实践:国内首条飞灰水洗预处理并水泥窑协同处置中试线(2008 年,500t/a)、国内首条水泥窑协同处置飞灰工业化示范线(2012年,金隅30000t/a) 、国内首个水泥窑协同处置飞灰专项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2015年,金隅琉水)、国内最大/先进的水泥窑协同处置飞灰工业线(2020年,芜湖海螺100000t/a)、《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修订 HW18 中 772-002-18 适用“豁免条款” 的参考案例、全国建材行业协同处置 飞灰科技创新示范基地(2017年)、《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中涉及飞灰相关条款的参考案例、……

科研首创:

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方法——发明专利(2010 年)
一种从垃圾焚烧飞灰中提取钾钠盐的系统和方法——发明专利(2011 年)
第一个申请并获得卧螺离心机固液分离飞灰水洗料浆的发明专利(2014 年)
第一个高盐废水零排放——飞灰 MVR 蒸发结晶连续稳定出盐(2014 年)
第一个实现协同处置飞灰衍生产品——副产工业盐的销路顺畅(2015年)
第一个通过窑炉烟气二氧化碳替代化学药剂的工程应用案例(2016年)
第一个利用卧螺离心机解决环保废水蒸发结晶出盐问题(2017年)
第一个实现飞灰水洗资源化过程高温析钠低温析钾工程实践(2017年)
第一个实现水洗氯化钾高值化应用成功的市场开拓案例(2021年)
第一个利用低价硫酸钠替代高价纯碱净化飞灰水洗液的工程案例(2022年)
第一个飞灰原位资源化系统解决方案研发及落地实践(2023年)……

参编标准

《水泥窑协同处置飞灰产品--水洗氯化物》(T/CCAS 010-2019);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 1134-2020);
《水泥窑协同处置飞灰成套装备技术要求》(JC/T 2591-2021);
《建筑材料用高温处置垃圾焚烧电厂飞灰》(团标在编)等

参与政策: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
《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领域)》(2017);
《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能源消耗增加值限额》(DB11/T 1560-2018);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2018);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先进实用技术》(2019)。

张江涛

博士

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特种水泥基材料、固废资源化利用研发与产业化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累计发表学术期刊论文40余篇(包括第一/通讯作者在J Am Ceram Soc.、Constr. Build. Mater.、J. Non-Cryst. Solids、硅酸盐学报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10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第一/3项),参与行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3项,荣获绿色矿山科技进步奖等奖励3项,担任J. Non-Cryst. Solids、J. Build. Engin等国际期刊审稿人。